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

Content

台灣舅公張忠棟教授的後人有一個很有趣的觀察,不知道是他們自己的觀察、還是聽父親說,就是對民進黨逐步壯大,蔣經國其實是樂觀其成的。所以在蔣介石病逝之後,台灣政府對反對派的打壓逐漸拆牆鬆綁,雖然也有陳文成案、江南案等典型威權政府的強力部門行為,但對張教授那種唱反調的知識份子,卻沒有了六十年代的高壓待遇。

再進一步觀察,親戚認為有一些民進黨創黨時候的核心人物,其實是蔣經國授意過去「分工合作」的。這不等同於進去做「臥底」,而是當時的體制內,所有人才都很難不受國民黨掌控,如果要反對黨成為氣候,就需要默許一些精英過去「幫忙」。

這類說法,在台灣一些政治人物的私下談話中不時存在,作為局外人,自然難以研判,卻令我想起一位香港前輩的分享。

這位前輩在台灣讀書,曾參與民主化運動,見證了民進黨成立大典,現在再回到台灣。他說過三個有關故事:

1. 蔣經國曾經接見一批有理想、剛冒出頭的學生領袖,詢問他們對未來台灣的建議,並問誰願意加入政府、誰願意在體制外打拼,總之都會全力支持。於是有一些學生受啟發,走了體制外的路。

2. 民進黨成立大典在圓山大飯店舉行,這是國民黨直接控制、專門招待國賓的最高級酒店,情治單位不可能不知道,蔣經國卻下令樂觀其成,還吩咐守衛千萬不要干擾會議進行,乃至給予暗中保護。

3. 最有爭議的故事是說民進黨成立之後,蔣經國有透過迂迴方式予以「幫忙」。直到施明德當選主席,才中止了這樣的傳統。

有趣的是,根據施明德的回憶,卻有另一件懸案出現。年前他公開說在美麗島大審訊期間,擔任被告義務辯護律師的謝長廷,其實是蔣經國的「臥底」,收了蔣經國二十萬元。這說法其實在台灣政壇流傳很久,但以施明德的身份高調說出,就是另一回事。

至今依然是民進黨核心的謝長廷對此非常憤怒,多次說要提告,最終控告施明德太太「侵害名譽」,但被判敗訴。敗訴不代表法庭確定有其事,只是說施明德太太有引述當時的調查局副局長回憶「收錢事件」,並非憑空捏造、而是有所本,也沒有用污衊字眼,因為「特務」只是一個「中性詞」。

在新加坡,其實也有類似的民間說法。新加坡的執政黨一直是人民行動黨,在李光耀時代,反對黨都被視為眼中釘。但想深一層,真正會顛覆政權的反對黨(共產黨)已經被取締,剩下的工人黨那些,其實都逐步「人民行動黨化」,近年吸納了不少傳統精英,陸續和人民行動黨的路線越來越近。

新加坡朋友經常說,到了兩個黨沒有甚麼分別,自然就會政黨輪替了。站在新加坡國家利益的角度,這種「兩黨制」如果既有競爭、又能保持同一套理念的實質壟斷,起碼比一黨專政、毫無挑戰理想。是不是李顯龍也有意導向這個方向走?只能留待歷史判斷。

▶️ 陳文成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大使:台灣轉型正義還未完成(下,中文字幕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2OUWYh20RQ

Files

Comments

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