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

Content

從國家政府的角度出發,數碼科技的進步與社交媒體的興起,為其提供了不同的嶄新渠道去獲得更多資訊,這正是「數位外交」(Digital Diplomacy)取代地緣政治外交的背景,但由於香港並非主權國家,《港區國安法》通過後,更不具有超然於中國大陸的任何數位安全政策,面對的挑戰,卻是逐步將昔日地緣政治建立的國際定位弱化。

須知無論是演算法、或者是其他計算系統,例如網絡搜尋引擎、動態消息、推薦系統等,這些數碼技術無疑都會將社會上的文化、政治、經濟面貌,更完整地呈現在能駕馭這些技術的人士前,特別是政府。同時設計這些軟件的技術人員,按照背後握有這些技術的控制權的有權人士設定這些軟件的規矩,某程度上,亦在塑造社會的社經政文面貌。[1] 本來擔心被資訊科技革命影響集權的政府站穩腳跟後,亦開始反思這樣的技術能否在外交層面運用:如果Facebook等社交平台,拓闊了所有人接觸人們的社交活動、政治行動、想法的權限,那政府又何不借助這些科技,改善與外交、國際關係等相關的作業操作?中國固然是這方面的佼佼者,美國等科技大國通過和科技巨頭的合作,同樣也出現了數位管理革命。唯獨是香港,卻落於人後。

新資訊科技在知識管理方面的具大潛力,加上大數據的運用,容許任何人利用這些工具的預測更加準確,而通過運用網路與資訊科技技術,「數位外交」無疑對國際交涉有革命性的作用。在這個意義上,數碼科技是政府的外交新工具,使得各國政府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戰略溝通(Strategic Communication),[2] 當中正途的策略包括:設計有說服力的宣傳策略,去更有效地改善及提高自己國家的形象,提倡政策,及影響公眾民意等;至於旁門左道的策略,由黑客到「銳實力」「大外宣」,自然不一而足。戰略溝通的質量亦會影響一個國家的軟實力,雖然軟實力是無形的,但戰略溝通的質量越高,一個國家便能夠更隨意地運用其軟實力,去影響其他國家及個體。

不幸的是,對香港而言,數位外交時代的問題是無論是正途、旁門,軟實力還是銳實力,被《港區國安法》封印了的香港,都不再容易在網絡時代擁有自己的靈魂和獨立數位外交政策,咎其根本原因,正是這條法律把有虛擬外交能動性的「香港人」,從「地理香港」這個不得不完全依附中國大陸數位外交的母體剝落了。

當然,這不代表人類會在外交層面上被科技與數字完全取代,數據或許能夠提供很多資訊,但更重要的是,人們如何利用這些資料和數據,去調節自己的行動與計劃,或是在外交層面上,作出更精準的互動與交涉,這是21世紀科技進步給予各國政府的新課題。因此,香港要突破上述缺憾,還是不無辦法的,但這卻是運用傳統優勢去和新時代競爭的不平等戰役,效果恐怕只會是事倍功半。

何況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,數位外交對各國的影響除了是正面的,自然也可以是負面的、懷有敵意的。例如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裡,俄羅斯便被指控利用社交媒體干涉選舉,利用Facebook、Twitter、Instagram、YouTube等社交媒體,設立大量跨平台帳號,大力煽動槍管與移民的議題,並散布有利於特朗普的廣告,這就是所謂「通俄門」醜聞。[3] 此外,美國國土安全部(DHS)和聯邦調查局(FBI)的調查報告亦指出在同屆選舉,俄羅斯的黑客集團,透過釣魚郵件潛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(DNC)的電腦系統,並利用《維基解密》(Wiki Leaks),洩漏不利希拉里選情的郵件。雖然俄羅斯當局否認有滲透美國總統大選的說法,但無論如何,數碼科技作為外交的新工具,絕對有其危險的一面。[4] 

作為一個大國的美國,畢竟可以動員國家資源有效回應,但香港呢?要抵消中國大陸高壓干擾香港網絡社會輿論,就幾乎不可能,這卻是白白讓無數有無限能量的地理香港人在數位時代被廢掉武功。當然,中國大陸政權會希望利用他們來掉轉槍頭,協助中共政權對西方進行「大外宣」,但這只會是對香港昔日地緣政治建立的國際地位最無情、也最浪費的濫用,百多年來累積的國際公信力,這樣下去,恐怕瞬間就一筆勾銷。

[1] Emillie V. de Keulenaar and Jan Melissen. “Critical Digital Diplomacy and How Theory Can Inform Practice”.

[2] Zaharna, R. S. “Digital Diplomacy as Diplomatic Sites: Emotion, Identity & Do-It-Yourself Politics.” doi:10.5771/9783845299501-105.

[3] “Active and ongoing interference operations remain on several platforms”. New Knowledge,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Canfield Research LLC.

[4] Executive Summary of Grizzly Steppe Findings from Homeland Securi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ublic Affairs Todd Breasseale. https://www.dhs.gov/news/2016/12/30/executive-summary-grizzly-steppe-findings-homeland-security-assistant-secretary

▶️ 延伸視頻:王立、沈伯洋:Google、Facebook、YouTube演算法如何被中共網軍一一攻破,成為大外宣基地?(下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SnBR4un-ZY

Files

Comments

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