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

Content

小時候,父親會在我睡前講床邊故事。

由於我對他的科學故事不感興趣,逐漸他就發現,講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西遊記》等我卻非常入神,於是就全套全套的講(根據新雅改編的童書連環圖版本)。這種對小孩子講故事的功力,我就完全沒有。

然而父親並非單純依書直說,而是會進行人物點評的。例如《三國》、《水滸》的「官方」正面人物劉備、宋江,父親每次到他們出場時,都是以諷刺語氣講述,例如劉備怎樣裝哭騙取支持,宋江又怎樣虛偽拉攏人心,然後說:「其實這樣的人最奸」。

網絡時代出現後,不少穿越小說都嘗試改寫經典小說的結局,劉備、宋江之流,果然非常不受群眾歡迎。而我從小到大,就知道劉備、宋江的一套屬於「厚黑學」,不能單憑一個人表面對你「好不好」,來判讀事實的全貌。

再大一點的時候,我才發現父親評論劉備、宋江時,部份其實是借古諷今的:近代中國最面慈心黑、而又充滿魅力的角色,當屬周恩來,而母親是典型崇拜周恩來的人。在《大公報》圈子中,周恩來的威望遠高於毛澤東(日後會介紹原因),往往是「周公」「周公」的稱呼。耳濡目染下,我中學時第一篇刊登在校刊的文章,卻是比較周恩來與五代十國的「長樂老」馮道(題目好像是「當世孔子,後世所恥?」)。

主權移交後的香港,其實也有一位劉備、宋江式的梟雄,他其實有宏觀視野、龐大格局,也有慈祥親和形象去籠絡人心,但骨子裏是非常精明的上海商人,只是因為形象原因,而一直被公眾低估。關於這位老先生,日後會再談。但回想童年的啟蒙,一切都離不開父親。

Files

Comments

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.